新能源资质存额有限?发改委:没那回事!

  对于新能源生产资质,业内一直有存额有限的谣言,这一谣言日前正式被发改委打破,发改委表示: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从来没有设定过门槛或目标限额。

去年,新能源行业流传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只有十张的谣言,日前发改委审发了第11张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于是又有传言说,将暂停对资质的审发。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正式否认了这一谣言。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审批目前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定,也没有具体目标,只要符合技术、产品、资本等条件就有机会获批,审批工作还将继续。但对于获批的企业能否存活,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主要还得看企业自己的实力。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对于放宽政府干预,转由市场进行调节的思路,在实行一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审批过程中已经有充分的体现。

截止目前,共有11家企业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主要包含传统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新成立企业。目前发改委审批的这11家企业,投资规模从4.8亿元到51亿之间,年产能在4万到7万辆。其中,已经销售产品的有北汽新能源、奇瑞和刚获得资质的知豆,云度新能源预计今年将上市首款产品。其余获得资质的企业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新车上市消息。

在2015年7月份的一次关于《新建纯电动企业管理规定》咨询研讨会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调研员吴卫对《规定》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规定》放宽了准入政策,不再局限于汽车产业资本的进入,但必须注意的是提高了技术门槛。”从目前审批的11家企业中,其中有5家诸如万向集团具有汽车零部件背景的企业,政策尽管放宽准入门槛,但对企业技术能力非常看重。

此外,吴卫还表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更是如此。”对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他表示“没有100亿根本玩不下去。如果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产出一款车,一年、两年卖不出去,是否还要继续卖?第三年是否还要开发新产品?”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审批暂停的说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还没进入,现在不应该暂停,如果暂停后如何开始也是问题。对于下一家获得资质有可能是江淮大众的猜测,崔东树认为江淮大众是政府鼓励的项目,获得资质的几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