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物流车行业调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个新兴产业在迅速崛起并快速乱战一团。而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目前就处于多方乱战的阶段。

混乱的新能源物流行业

新生的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在快速取代传统的燃油物流车,按照业内估计,这个过程会在2020年前完成。

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的兴起,源自补贴政策的利好。

一辆纯电动物流车,在几年前最多能拿到30万元补贴

补贴金甚至可能高于总成本这样的政策刺激,让大量资本快速涌入这个产业,使它从兴起就进入了混战的红海。

但是,市场严重依赖政策,流通率自然低下,大量积压的旧车为日后埋下祸根。

2018年6月12日,新补贴政策出台,续航低于150公里的车型将不享受补贴,累计行驶里程低于三万公里(后改为两万公里)的运营车辆也不享受补贴。

政策改变促使车型换代,行驶里程需求则进一步加剧了新旧车型之间的矛盾——新能源物流车产业从此乱象丛生。


劣币驱逐良币,廉价统治市场


当一个行业内同时存在高质量和低质量的等价物时,后者往往会比前者更容易流通,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一个行业的标准越少,信誉度越低,就越是容易爆发这种现象;所以,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实属正常。

由于产品迭代,新旧两大类车型同时存在于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而且都需要完成行驶里程需求,这就导致为物流行业提供车队的企业明显分成了两股势力。

一种:是以廉价租赁费用占领市场,使用低续航旧车的企业,即‘劣币’。

另一种:是正常的租赁费用,以长续航新车为卖点的企业,即’良币’。

目前,在京津冀地区,一辆纯电动物流车(以深圳新沃运力公司和一微集团为例)的租赁价格是2000-3500元/月(在南方,这一价格为3800-4500元)

但‘劣币’企业却用1500-2000/月的租赁价格来吸引客户。

尽管它们使用的车型续航不足100公里,在简单的京—津(这样的一趟旅程距离约为120-160公里)货运途中都需要充电一到两次;尽管它们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只能在特定充电桩充电;尽管它们的充电时间更长,一次就是四个小时以上...

但是,它们更便宜,这就够他们占领市场了。

这就是属于新能源物流产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服务质量是反击的关键


面对这种不正之风,‘良币’选择从服务质量下手,正面击溃‘劣币’。

为了把成本降到最低,‘劣币’尽可能的压缩服务,服务质量的差距,就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而改良服务质量,扭转乾坤的关键是【跑的远】、【开的稳】【充的快】。

跑的远,说的是满足补贴国标的新型新能源物流车,续航里程通常大于160公里,足以满足京—津这样的中长途往返里程而无需额外充电。

开的稳,说的是和劣币们相比,良币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去根据地形来定制新能源物流车。

众所周知,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反馈普遍较轻,因而驾驶难度偏高;而良币企业们可以通过改良手刹、方向盘和制动等零部件,为司机驾乘时提供更好的手感。

充的快,说的是新型物流车快充速度的突破。新款新能源物流车只需要1-2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就可以充满电池。

只要认清这三项关键,就能打破劣币的垄断——就像绿能荟新能源汽车公司,通过和整车厂合作,以DIY参数、定制车型的形式进驻市场,不仅赢得了市场份额,还更好地服务了整个新能源物流车市场。

由于部分企业的反击,新能源物流车产业乱象有所缓解。

但这个产业的整体形势仍不算乐观,我们期待行业出现更多的‘良币’,从而顺利完成行业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