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沦为圈钱陷阱

作为智能汽车技术的核心,

无人驾驶产业拥有相当光明的前景,

但这份光明还没来得及照耀众生,

就被有心人利用,成了他们圈钱的手段。


无人驾驶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智能汽车技术的一部分,无人驾驶技术的前景,始终被车企们看好。

CVSource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国际无人驾驶市场飞速发展,仅创企融资事件就从2013年的21起上升到130起;融资额由2013年全年融资15亿增长到2017年的338亿元,今年更是突破四百亿大关,达到402亿元。

在我国也是如此:发改委2018年公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50%。

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个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庞大的市场伴生了庞大的利益,在政府和车企筹谋并高速发展无人驾驶产业的时候,一些被忽视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


技术攻关困难,骗子借机圈钱

虽然前景光明,但并不意味着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起来毫无难度。

事实上恰好相反: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化,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在精密度方面已经相当完备;但遗憾的是,无人驾驶的难点并不是精密的地图和准确的指引,而是机械对复杂路况的判断能力,和对他人行动的预测能力;而在这两方面,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暂时还达不到普通人类驾驶者的水平。

然而完成全套研发困难,以无人驾驶为噱头,单纯圈钱却没那么难。

如果将无人驾驶的等级从L5(完全无人驾驶)降低到L3(在相对简单道路进行自动驾驶),造出样车就并不困难;大部分传统汽车厂商甚至部分零部件厂商,都能在短时间内组装出成品车型,并以此募集资金。

部分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就运用这个方式制造了一套圈钱陷阱:光速成立、狂炒概念、联合厂商造出概念车、大肆融资、最后创始团队圈钱跑路,宣布公司倒闭...以亿为单位的资金,就这么落入了行骗者的钱包。

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华为为首的部分本身就资本雄厚的企业之外,国内‘以PPT发家’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多有圈钱嫌疑。

真正的无人驾驶,绝非只是骗子手中玩弄的概念。

包括奔驰、奥迪、宝马、特斯拉在内的各大主机厂,已经在中低端车型上逐步普及车道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L2级驾驶辅助功能;以这个研发速度,未来的5-10年内,实现L5级无人驾驶也并非不可能。

无人驾驶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投资者应擦亮眼睛,不要误入欺骗者的圈钱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