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被激活” 到 “激活者”:中国车企海外 “鲶鱼效应” 加速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推动者,中国车企正以"鲶鱼效应"重塑全球市场格局。回溯特斯拉入华初期,其技术冲击曾激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今角色反转,中国车企凭借高性价比产品与技术输出,在海外市场掀起电动化浪潮。 

1747209715188823.png

 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巴西电动车销量激增超500%,2024年达17.7万辆,中国品牌贡献64.5%的增量;泰国同期销量增长279%,市场占比提升至12%,前五畅销品牌均来自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地亦呈现类似增长态势,比亚迪在澳2024年销量跻身第二,仅次于特斯拉。彭博社指出,这些市场的共性在于对中企开放包容,通过引入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快速完善本土产业链。 以巴西为例,该国通过阶段性关税优惠鼓励本地化生产,比亚迪、广汽、长城等企业已在当地设厂。比亚迪巴伊亚州工厂获30年土地税减免,长城圣保罗州工厂享10年企业所得税减半,转让三电技术还可申请30%研发补贴,联合认证机制更大幅缩短车型准入周期。

1747209769597563.png

在欧洲,挪威保持中国电动车零关税,2024年中企市占率突破10%;英国未跟随欧盟反补贴关税,维持20%进口增值税,推动新能源渗透率达28.1%。数据印证,开放程度与电动车普及速度呈正相关,泰国、巴西的发展已超越传统认知中更富裕的美国、日本。 中国车企的海外扩张不仅带来产品竞争,更促使本土企业加大电动化投入。正如早年特斯拉激活中国市场,如今中国车企正扮演全球市场的破局者。CleanTechnica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60万辆,同比增长25%,纯电占比17%。车型榜单中,中国品牌包揽前20中的17席,比亚迪9款车型入围,五菱宏光MINIEV、吉利几何星愿表现亮眼。比亚迪SHARK皮卡3月销量3178辆,超越福特F-150 Lightning,成为全球畅销新能源皮卡。 通过出口与本地化生产,中国车企正加速技术扩散与产业链构建,形成"技术输出+本土制造"的共赢模式。彭博社强调,未来全球电动车增长热点区域,将取决于各国对中企的政策包容性,这一因素正成为市场扩张的关键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