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车主遭遇停车新难题:多地智能立体车库、机械车位对其"不友好"。部分小区物业因消防安全隐患禁止新能源车进入智能立体车库;不少地下车库机械车位因车身尺寸、重量限制,让新能源车面临超宽停不下、超重有隐患、停后充电难等窘境,导致机械车位闲置与车主停车难并存。
以慧谷金色家园二期为例,其智能立体停车库明确禁停电动车,因新能源车电池在底盘,搬运器可能挤压电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地下车库机械车位也鲜见新能源车,因车位对车辆大小、重量限制苛刻,新能源车多超规格。这既让车主周边难寻车位,又造成机械车位闲置,形成资源浪费。
问题根源在于原有设计标准落后于用车实际。新能源车日益增多且车型尺寸、重量超常见机械车位标准,而机械车位建设多依据2015年行业标准,按传统车型设计。部分停车单位想改造机械车位,却因资金问题搁置。 破解"有位难停"困境需多管齐下:提高电池安全标准,科学评估消除安全顾虑;与时俱进修订机械车位设计规范,为新能源车预留空间;产权方、管理方对有条件的机械车位尽快改造盘活,让车位便民利民。这既考验产权方、设计方的技术,也考验城市管理部门的担当与能力。
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相关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