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将倾 方显英雄本色--超威电池推动铅酸电池标准制订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状态,而在那些快速衰败的行业中,经常能看到一个现象: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某些原因下迅速倒闭,带动着整个行业的资金流陷入无法运转的窘境,只剩下几家超大型企业凭借着庞大的资金链条艰难的维持运转,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泰山将倾,独木难支。

导致这种奇异现象的原因不一而同,但最常见的原因,是政策的变动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现在这个现象即将在电池行业重现。

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通知,公开征求对《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的意见。对比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修订,新版意见稿对相比旧版从各方面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其中最令行业热议的是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要求从2亿瓦时暴涨至80亿瓦时,1年时间暴涨40倍,对电池厂家来说,泰山将倾的惨剧,已经近在眼前。


新版动力电池规范和旧版的对比

与2016年版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动力电池改为动力蓄电池。也就是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的电池门类,而不包括铅酸类电池。从本次标准公布的内容来看,铅酸电池企业可谓逃过一劫。

新版规定,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对比上表可知,新版对锂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了40倍!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也扩大了10倍。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的产能要求稍微宽松一点,只翻了一倍。对系统企业年产能要求也非常高。

泰山将倾(超威电池稿件)-02

国内电池产业产能

根据调研数据以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可以完成新标准的电池厂家仅有比亚迪一家,CATL年底扩产后刚刚够及格线。这就要求现存的电池厂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产能扩充和升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和门槛标准边缘企业将掀起一轮扩产潮。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龙头企业的投产计划及门槛标准边缘企业达到要求所需增加的产能,至2017年动力锂电池将新增33GWh产能,较原先预测的2017年产能增加3GWh,较2016年同比增加32%,庞大的产能需求挑战着每一家电池企业的扩张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动力电池行业尾部产能有100-150亿瓦时,此部分产能将在标准实施后被淘汰,为行业龙头企业腾出市场空间。事实上,截止发稿为止,铅价已经飙升到21125/吨,正式进军2万/吨时代。即使是暂时没有受到影响的铅酸电池企业在新规发布后都已经未雨绸缪,直接受到波及的蓄电池产业就更别提了。 

面对环境的挑战,龙头企业纷纷作出了自己的抉择,逃避者有之,但更多的是面对的。也有其他企业从蓄电池的危机中看到了自身的危机,超威集团就是这样一家智慧的领导者。作为铅酸电池的巨头,超威集团本可以无视这次的规定调整,但他们没有选择无视这次危机,而是敏锐的发现了自己可能的危机,勇敢的站了出来,为广大的铅酸电池厂家做好了开拓新道路的准备。

在政策出台的同一天,超威戴贵平博士代表超威集团赴英国伦敦,与国际铅联合会(ILA)主席安迪•布什博士和可持续发展及技术总监戴维森博士进行技术交流,戴贵平博士向布什博士及戴维森博士详细介绍了超威集团两条发展路径,并就近期及中长期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发展方向及最新技术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度技术交流。国际铅联合会是世界上唯一支持铅电池发展的全球性非赢利性组织,引领并支持先进铅酸及铅碳电池在混合电动汽车中起停领域中的研发应用,成功使铅酸电池普遍应用于汽车领域,同时资助进一步提高铅酸电池性能和寿命来适应它在可再生能源存储上应用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铅电池在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调频和调峰等领域的应用。对于超威电池来说,加强和国际铅联合会的合作可以极大地推进其铅酸电池领域的研究突破,从而改变因为电池标准的变更而带来的可能性的落后局面。更重要的是,与铅联合会的合作能够推进超威电池在国家铅酸电池标准方面的参与度,面对有可能的危机,超威选择了未雨绸缪,为将来的铅酸电池同行们打下一片蓝天。

目前工信部已经评测的四批共57家电池准入企业中,不仅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迟迟未能获得准入,已经获得准入的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工信部已经明确表示,将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即使进入白名单的企业也将面临重审,随之而来的,就是本次标准的公布。对于还未能进入电池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新版规范条件意见稿明显把门槛拔得更高了。也就是说,未来铅酸电池标准公布采取严审核+高标准的模式可能性极高。所以,超威电池的举措无疑是在铅酸电池标准下达前先开一条道路,是诱导行业发展的未雨绸缪,表现了其作为产业巨头的先见之明。

编辑寄语:2015版汽车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实施时间并不长,从2015年5月1日至今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其中引发的动力电池行业变化非常剧烈。今年4月底,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目录申报补充条件后,前三批准入企业根据要求做了补充检测,现今看来还需要再检测审核。而这已经是去年标准公布后的第N次大型变革,整体来说,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泰山将倾,独木难支,但正因为泰山将倾,方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