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山难——横在低速电动车前的五座大山

  低速电动车作为相对年轻的“低门槛”环保交通工具,经历了近年来的“野蛮生长”,如今正面临史上最“尴尬”的阶段。

低速电动车作为完全自发形成、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曾几何时正是由于其技术、资金、标准等要求较低,而得到了持续、快速、较好的发展,而它的这一特性也为低速电动车的未来埋下了“定时炸弹”。

一、成也“国标”,败也“国标”

实话讲,正是由于当年没有“国标”这个硬性条件,才创造了低速电动车在政策上最大的“温床”,再加上当初对技术条件要求也较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企业才能遍地开花。这种现象在当时很难绝对的说它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但至少在当时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到了今天,低速电动车的产业规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行业乱象不止,国标的出台迫在眉睫。

然而,低速电动车的合法化和产业化牵涉到众多群体的利益,如此长时间的无序发展更是让大量的既得利益者出现,属于他们的利益在国标执行后将无法合理划分。另外,据可靠消息,低速车国标中有一项是把低速电动车使用的铅酸电池全部换成锂电池。这一项标准如果实施,一场“腥风血雨”般的大洗牌基本无法避免,只此一项标准就能砍掉了95%以上的产品。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能妥善处理好此问题,低速电动车行业的未来必然充满光明。

二、价格战加剧

低速电动车能形成如此气候,价格是其一重大优势。大多数低速电动车的定位为三四线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中低收入群体,价格成为这一区域阶级的人最为关注与看重的一项购车指标。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加上近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竟纷纷拿起价格战成为主流“武器”。

的确,在短期内价格战或许为部分厂商销量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久而久之,参与此战的企业都纷纷掉入了更深的泥潭不能自拔,拔也拔不起,一拔就要命。大多厂商也都无奈表示,企业也都知道此举是舍本逐末不是长久之计,但也别无他法。

三、市场布局不均

在生产区域上,尽管山东地区以年产近百万辆的庞大产量遥遥领先,其他诸如河北、河南、江苏等地产量也都可观,但除了这几个省份以外,其他大部分省份产业生产布局都非常薄弱,甚至很多省份的生产能力为零。同样,在销售区域上,一直以华北平原的中部和东部为主战场的这一格局,已经许多年都没有变化。这两年随着产能的过剩,虽然市场已逐渐开始饱和。但依然有很多品牌依旧在孜孜不断的攻坚这一市场,而国内西北、西南部分地区依旧属于无人问津的处女地。

所以,在产业未来的一段缓慢增长期内调整市场布局、转变营销策略、拓展新的产品区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计划。

四、同质化严重

最后,当前电动车产业面临最重要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差异化。资本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进步慢,企业无法打造品牌力。除了像御捷、丽驰、中通巨龙等少数企业掌握了一定的核心科技,其余都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千篇一律的材料,相同或近似的配件,唯一能证明产品差别的就只有一个简单的外壳。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几乎成了业内众所皆知的难题,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重要的是要树立以核心专利、技术为中心做产品的企业理念。路总在人脚下,方向和思想确定了,一步一步朝目标走去,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五、市场定位需调整

起初,低速电动车的确是借助“老年代步车”这一定位而诞生的,发展到今天,这两者的概念已深度混淆。部分号称低速电动车的厂家、品牌在老年年龄段市场撞的头破血流,而实则是老年代步车的部分厂家、品牌却拼命的打年轻、时尚概念牌。

小新看来,整个行业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各企业重新为自己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定位,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建立起有序、合理的产业秩序,只有这样,低速电动车产业才能得到更健康、稳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