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VS特斯拉 美媒:与汽车巨头一同起跑

  美媒称,在中国各地,政府官员、公司主管、私人投资者以及陆群这样的新来者正在蜂拥开发国内电动汽车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2月8日报道,在北京主要机场附近的一块狂风肆虐的地方,陆群对一款电动跑车赞不绝口,他希望自己可以凭借它成为中国的埃隆·马斯克。

“这是一款真正的性能跑车,”这位企业家这样夸赞自己时髦的灰黑色前途K50跑车。“它很好玩。你能感受到它的品质。你会爱上驾驶它的感觉。”

对48岁的陆群来说,这款跑车是他把事业做大的最佳机会。这位戴眼镜的工程师前半辈子默默无闻地为其他公司设计汽车,现在他打赌,电动汽车的崛起将让他的公司以及这个国家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

“传统汽车制造商受到旧模式的束缚,”他说,“而我们可以用新眼光看事物。”

在中国各地,政府官员、公司主管、私人投资者以及陆群这样的新来者正在蜂拥开发国内电动汽车产业。该国的目标和陆群的一样,是想利用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振兴该国落后的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

数十年来,这一直是中国工业规划者的目标,政府在建设国产汽车制造厂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电动汽车可能提供了第二次机会——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想错失它。

在一项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政策中,电动汽车获得了特别支持,目标在于构建升级的、技术领先的制造体系。到2020年,北京预计它的汽车制造商每年能生产200万辆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是2015年产量的六倍。

这一次,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由于电动汽车对所有生产者来说都是相对较新的领域,所以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国际对手们总体来说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上海高风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前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罗威表示,如今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更小,较新的初创公司在中国拥有实现更大梦想的空间”。

陆群就是其中一个追梦者。他从小就痴迷汽车,曾在北京著名的清华大学学习汽车工程学。1990年,他毕业后加入了当时克莱斯勒旗下的Jeep合资企业,在其研发部任职。

鉴于向电动汽车的转型,陆群决定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他认为,由于生产电动汽车需要新零件和新技术,所以在这方面,一个小型新公司可能比传统汽车制造商更具竞争力。

他们的成果是K50。这款双座汽车是在他的研发中心设计的,外部框架采用超轻碳纤维,驾驶室里满是触摸屏。在多排电池的驱动下,这款跑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20英里左右(约合200公里),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可达200英里(约合320公里)。

陆群不再满足于看着他人生产自己设计的汽车,他正在上海附近的苏州市投资3亿美元建厂,预计每年生产5万辆汽车。他期望在未来五年里为自己的企业总计注资14亿美元。

陆群没有给出K50未来的具体定价,但是这款车今年上市时,他打算按照市场高端价位定价。这样,长城华冠就将与该行业的佼佼者特斯拉(Tesla)展开竞争。

埃隆·马斯克的公司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陆群正在从零开始创立自己的企业,而特斯拉2013年就登陆中国了。他必须说服富有的顾客花费巨资购买一个不熟悉的品牌——前途——而非马斯克已经获得认可的车型。

不过陆群依然充满信心。他认为颇具运动性的K50将比特斯拉更能吸引以休闲为目的的驾驶者。他说,“我可以向埃隆·马斯克学习。特斯拉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是第一个让人们相信,完全围绕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公司。”

不过他补充说,“我们不打算创造中国的特斯拉。”

在与特斯拉竞争时,陆群可以依靠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瑞银证券估计,单在2015年,中国政府就投资130亿美元推广电动汽车。

“有很多电动汽车企业和热门项目正在吸引大量资金,”他说。“不是每个公司、每款车都会成功。”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