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水制氢项目:绿色能源的新里程碑

国内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在青岛成功建成,为沿海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氢气提供了新方案,并为高含盐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image.png

该项目结合了海水直接制氢和绿电制氢技术,利用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产生的绿电,通过电解槽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现绿氢的生产。生产的氢气将被并入青岛炼化的管网系统,用于炼化生产过程或为氢能车辆加注。项目克服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和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挑战。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发展规划高级专家梁峰指出,该项目与生产紧密结合,每小时能生产20立方米绿氢,是我国首个在石化园区内实施的百千瓦级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

image.png

与传统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海水制氢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如海水中的盐分和氯离子可能腐蚀电极,阳离子沉积可能降低电解效率。该项目通过特制设备和工艺流程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了科研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对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具有示范作用。

image.png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载体,正成为研究热点。我国在海水制氢技术研究领域已取得进展,正加快推进产业化。沿海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海水资源为绿电制氢提供了优势。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巨大,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装机规模可能突破1亿千瓦,到2060年,绿氢产量可能接近1亿吨。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海水制氢技术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正积极推进海水制氢技术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进相关技术研发,我国氢能专利全球领先。